在当今社会,托育服务已成为新生代父母照顾幼儿的重要选择。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约4000万3岁以下婴幼儿,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需要托育服务。尽管托育服务体系在发展中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选择正规的托育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要了解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以应对潜在的问题。
最近,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对托育市场进行了调查后发现,部分托育机构通过仿冒知名机构、虚假宣传等方式吸引家长报名入托。此外,一些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和预付费等法律风险。因此,法官提醒,家长在选择托育机构之前应先查询国家卫健委或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备案情况,确保该机构是合法备案的,而不是假冒品牌。同时,家长要仔细审阅合同,特别注意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警惕“蹭名牌”托育机构
某些托育机构通过模仿知名机构或虚假宣传来吸引家长,利用家长的品牌认同心理欺骗他们报名入托。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是一家婴幼儿托育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他知名早教机构的商标。执法部门责令该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处以罚款。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规定,托育机构必须进行登记和备案,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此外,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他人的商品名称、包装、标识等,以混淆消费者,使其误以为是其他商品或与其他商品有特定关联。因此,验证托育机构是否合法备案是非常重要的。
预付款退款有章可循
家长们在选择托育机构时,常常被各种优惠政策所吸引,多数家长可能会支付预付款。然而,这也引发了预付费退款纠纷的增加。为了规范托育机构的服务行为,一些地区出台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合同规范指引。在北京,市卫健委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婴幼儿托育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婴幼儿未入园,家长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托育机构应在5天内全额退还预付款。对于合同解除由于机构原因引起的情况,托育机构需要按照原定的优惠方案计算费用。这样的规范使家长能够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担责与否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儿童在托育机构的安全受到家长极大的关注。根据中国法律,托育机构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和安全托育服务。如果托育机构未能履行这一责任,导致婴幼儿身体受损,托育机构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孩子在机构期间受到伤害,机构被推定没有尽到照顾职责,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只有在托育机构能够证明他们履行了照顾职责后,才能免除责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如果他们在托育机构受到侵害,机构有责任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维权方面,家长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证据,可以通过自行协商、寻求相关部门协调,或者进行诉讼维权。对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儿童,一旦发生伤害,托育机构通常会被默认承担责任。然而,托育机构可以证明他们尽责,避免责任。要注意,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如果受到他人伤害,机构未能尽责,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家长在选择托育机构时应警惕仿冒和合同陷阱,确保机构是合法备案的。同时,了解合同条款,特别是与预付款和退款相关的条款,以确保合法权益受到保护。此外,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安全,确保托育机构具备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资质,以确保婴幼儿的人身安全。家长的选择和监督将有助于确保孩子在托育机构中得到妥善的照顾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