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课后看护的难题,教育部门在2021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全国多地积极响应该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课后服务的实践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有教师反映学校将“自愿参与课后服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变相强制教师参与。同时,一些家长反映校内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选择性地参加,给人不稳定感,令家长难以放心。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中,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实现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和增强家长参与信心等议题将成为讨论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提出了解决方案。他建议提高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家庭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新机制。
确保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通过建立新的经费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家庭能够合理分担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解决课后服务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教师和家长的参与。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措施,确保教师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同时,增强家长的参与信心,可以通过加强家校沟通、提供透明的服务机制以及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解决课后看护难题需要关注经费保障、激励教师参与和增强家长参与信心。在全国两会中,相关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后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家庭工作平衡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