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铸魂育人成效明显,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然而,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教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待深化,有的学校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领,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次,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和“大平台”。除了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应积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思政课的建设和实施。同时,建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优质教学资源,并开展品牌示范活动,以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影响力。
此外,还应支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鼓励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引导。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坚定的“四个自信”,使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我们可以期待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理论素养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这不仅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